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研究生部

1 2 3 4 5 6 7 8 9
1

就业指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动态

更多  
2007-2013届就业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5-01-2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013年间共毕业硕士研究生7届计121人,毕业当年实现就业116人,历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5.87%。

        历年毕业人数及就业率为:

 

年度

毕业人数

就业率

2007年

15

100%

2008年

18

94%

2009年

16

94%

2010年

18

94.44%

2011年

21

95.24%

2012年

20

95%

2013年

13

100%

        已有毕业生的7个专业历年来的毕业生总数和就业率为:

专业

总毕业人数

就业率

国民经济学

15

100%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0

80%

马克思主义哲学

31

96.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

87.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3

100%

政治学理论

37

97.30%

中共党史

17

100%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几类去向为:高校/党校36人(31%);公务员18人(16%);考博8人(7%);各类企事业单位52人(44%);自主创业2人(2%)。

        具体各专业历年毕业生主要去向人数如下:

专业

年级

考博

公务员

高校/党校

自主创业

其他单位

国民经济学

2010

2

 

 

 

2

2011

1

 

1

 

2

2012

 

 

 

 

4

2013

 

 

 

 

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010

1

1

 

 

1

2011

 

1

 

 

1

2012

 

 

 

 

2

2013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0

 

 

1

 

 

2011

1

 

1

1

 

2013

 

1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0

 

 

 

 

1

201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7

1

 

4

 

4

2008

 

2

2

 

5

2009

 

 

2

1

1

2010

 

 

2

 

 

2011

 

 

1

 

2

2012

 

 

1

 

2

政治学理论

2007

 

 

6

 

 

2008

 

1

2

 

5

2009

 

2

1

 

3

2010

 

1

 

 

3

2011

 

1

2

 

1

2012

1

1

2

 

1

2013

 

1

2

 

 

中共党史

2009

1

2

2

 

 

2010

 

 

1

 

1

2011

 

1

 

 

1

2012

 

2

1

 

2

2013

 

1

 

 

2

合计

 

8

18

36

2

52

 

 

        从各专业内部来看,毕业生就业结构呈现各自鲜明的流向特点:

        国民经济学专业绝大部分毕业生(73%)就业于金融、证券、投资行业等企事业单位,其中不乏农业银行、安永、普华永道、国泰君安等知名企业,20%的毕业生考上华师大、复旦、上海财大等名校的博士生,高校/党校占7%。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62%的毕业生进入以事业单位为主的“其他单位”,25%成为国家公务员,13%的毕业生于清华大学、华师大就读博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58%的毕业生进入高校/党校从事教研或行政工作, 14%的毕业生考上公务员,14%考上华师大等名校博士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的3个毕业生中,2人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工作,1人进入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47%的毕业生进入文化、教育培训、咨询行业或科研院所从事管理工作;40%进入各大专院校和党校工作;公务员7%;1人考上南京大学博士生;1人自主创业。

        政治学理论专业42%的毕业生进入各大专院校和党校工作,36%的毕业生参加村官等基层项目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19%考上国家公务员,1人提前毕业并考上国家行政学院博士。

        中共党史专业35%的毕业生成为国家公务员,35%进入大型企业、村官等基层项目、事业单位为主的“其他单位”,24%进入高校/党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1人考上中央党校博士生。

        纵观7届毕业生情况,我校学位研究生就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单位的比例,近三年分别达到90.5%、84.2%、84.6%。至毕业当年年底,除个别毕业生因个人原因,基本实现全员就业。

        2、读博深造比例保持稳定。平均每年6%的学生考上博士研究生,博士就读学校大多为985、211院校,并且陆续有往届毕业生在工作期间考上复旦、华师大等名校博士。毕业生求知若渴。

        3、体制内就业比例较高。47%的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或者高校/党校工作,44%的其他单位中有一半属于科教文卫类机关、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从事教育培训、事业管理、文化传播等行业领域。

        4、企业单位就业质量明显上乘。在“其他单位”的就业类型中,有50%的毕业生进入各级各类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单位普遍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如中国农业银行、中石化、上飞公司、长江轮船公司等大型国企,以及安永、普华永道、Dior、百盛等知名跨国企业。

        5、毕业生在沪发展比例高。继续留沪就业和求学的比例高达74.4%。近3年共有16名外地生源毕业生成功申请到上海户籍,外地生源毕业生落户比例高达30%,这在入沪打分日益趋紧的形势下,是对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度肯定。历年来在上海以外地区工作和求学的毕业生总数仅31人,其中39%的毕业生在江、浙、鲁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35%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城市,16%的毕业生赴北京,其余个别在东北、海南等地。

        6、毕业生素质过硬,受用人单位欢迎。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康健职业技术学院等录用过我校毕业生的高校对毕业生总体能力素质表示高度肯定,陆续有后继毕业生进入这些单位就职。我校毕业生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许多都成为业务领域方面的中坚力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7、毕业生专业学习研究与职业发展联系紧密。平均10%的毕业生求职就业成功与学习期间和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的基层调研等研究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扎实的导师带教研究工作为毕业生进一步拓展职业发展途径带来了极大帮助。从各专业大类就业方向来看,位于前列的就业方向基本与专业方向相符,毕业生基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我校研究生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卓越的职业教育指导团队与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校依托“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这一核心教学科研团队,为研究生设计规划了一整套从测评分析到团队指导到个性化咨询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了分阶段、全覆盖、全面提升、重点关注的格局。

        2、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用结合方面的指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实地调研,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接地气”,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得到锻炼,在学习与职业转化方面实现了更为平顺的过渡。

        3、注重实习实践与挂职锻炼对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运用党校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学员资源,为研究生创造深入基层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建立清晰的职业意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