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研究生部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更多  
【学习时报】寻求教学与科研的共振点
发布时间:2011-09-28  点击量:

编者按:本版第360期 刊登浙江省委党校曹文彪《讲课与写文——略说党校教员科研成果的两种报告形式》一文后,党校系统很多老师都反映,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确实是常常都在思考。教学与科研本应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可是为何在现实中却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兼顾两全。那么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出二者 应有的功能,并使之相互协调、相互裨益,从而使党校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本版拟就如何实现党校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同频共振”展开讨论,热忱欢迎从事党校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共同探讨。

       教学与科研作为党校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决定了党校教师肩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一个称职、合格的党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不可能是对立的,而是有着天然的 默契关系。一个只搞科研而不教课或过不了教学这一关的党校教师,不是一位真正的教师,只能属于研究人员系列,而一个只教课却不搞科研的党校教师,也只能停留在“教书匠”的阶段,难以成为专家型或学者型的教师。所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党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党校功能的实现以及党校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报刊登曹文彪《讲课与写文》一文,对党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但将精品课的讲稿及新专题课的提纲简单地视为科研成果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教学如何才能带动科研

       党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央党校和部分省级党校还有研究生教育,但无论是干部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不应该只是知识信息传播或政策宣传解读的过程,而应该同时成为寻找科研选题、激发科研灵感与发展科研能力的过程。

       首先,教师的备课活动应该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把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的基础上,发现和思考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困惑之点,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 答案的过程。这种积累、钻研和探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研的过程。教师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授课,才会有思想、有新意。

       其次,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与学员或学生双向交流甚至争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不仅可以刺激教师发现新的科研选题,而且可以成为教师开展科研的压力和动力。这也是教学相长的充分体现。至于教师对研究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的指导,这本身就是科研活动。

       再次,教学后期的反馈整理,应该既是一次教学总结,又是一次科研总结。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欠缺或说理逻辑上的不足,也许潜藏着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这种解疑释惑而又不断探索求知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科研的最有效途径。

       科研如何才能促进教学

       在党校,无论是干部培训,还是研究生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水平,而教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本学科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只有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才能获得。教师通过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将最新的知识信息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当中,既可以满足学员或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把知识讲活,把道理讲透,从而调动学员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将发表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提供给学员或学生参考,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把教师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员或学生。至于教师指导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对研究生进行研究能力和研究习惯的训练,更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钻研的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当然,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反过来也会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术水平。

       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由上可见,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滋养的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建立,对党校而言,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对教师而言,从事教学就不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而是教师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夯实研究基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从事科研也不会阻碍教学的发展,而只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升教学及人才培养的水平。但是,为什么党校又比较普遍地存在曹文彪《讲课与写文》一文所提到的教学与科研之关系的困惑呢?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科研对教师的职称晋升、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具有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且科研考核容易量化,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既难以量化又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于是,教学与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上的失衡,以及教师作为有限理性的“学术经济人”的抉择,使得教学与科研的天然默契关系开始被打破。因此,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除了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自觉做到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内源上的一致性以外,还需要从制度层面保证两者协调发展。

       首先,要从制度上加大教学评价中的“科研含量”。评价是教师工作行为的引导,要推动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除了在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岗位评定上设定对教学的刚性要求外,还应该注意克服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相互割裂又各自为阵的状态,借助制度杠杆来释放明确的鼓励性倾向,将教师教学与科研取向上的一致性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性措施。例如,可在制度文本上明确规定,教师在党校主体班次的专题课和承担的研究生课程,必须有必要的科研准备,在教师的教案编写或教学计划中,应注明教师相关的科研成果;在教学评优中,将教师教学与科研在方向上的耦合性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并乘以一定的系数计入评优分值;将是否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作为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必备条件,等等。通过发挥诱致性制度的引导作用,鼓励教师努力寻求教学与科研的“共振点”,实现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

       其次,要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升教学水平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活动”,应该是反功利化的。然而,与高校一样,随着党校 科研资助和奖励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的影响,党校教师在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开始出现只求发表或出版的“形式科研”和科研“泡沫”的现象,潜心、扎实的积累和钻研的精神开始衰减,厚积薄发的学术精品更是稀缺。有鉴于此,党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有必要针对学术研究功利化的倾向进行 必要的调整,其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逐步降低科研“量”的评价权重,而逐步加大科研“质”的评价权重,并科学界定科研“质”的内涵,如学术界公认的奖项、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等。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某个级别的项目或课题简单地等同于科研的“质”,从理论上说,在科研项目或课题还没有完成、尚无法认定其学术水 平和应用价值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其纳入科研的“质”的范畴,容易助长“形式科研”的不良倾向。

       另外,党校的科研还应该服务于教学,要从制度上保证党校教师的科研具有教育价值。由于党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承担一定领导职务的党政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党校教师的科研应该是能够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能够与干部教学结合起来的科研。这实际上也是党校科研区别于高校、研究机构科研之所在。此外,党校科研还应该重视教学研究,将教学研究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并在制度上将其作为党校教师的职务要求。显然,强化科研 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以及将教学研究作为科研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科研的内涵,而且可以使教师的科研不纯粹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职称晋升、岗位评定的需要,而是能够与学员或学生的精神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教学与科研是党校存在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翼,正确认识和理性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党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党校教学和科研评价制度的设计 上,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既不能让教师把党校当做自己的研究所,也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纯粹的“教书匠”,而应推动教师把学术进步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