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研究生部

思政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学生党建

更多  
【“党校人姓党”征文】研究生党建:为党校为姓,为研究生需求为名
发布时间:2016-09-26  点击量: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我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校在读的研究生大都是90后群体。我们90后这一群体的显著特点是,成长在中国经济社会急剧发展变化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解放和行为独立,在外部社会环境塑造和个体意识觉醒的双重作用下,思想呈现出敏感性、多样性、多变性、矛盾性的特征。我校的党建工作相对其它高校而言,更重视参与意识、整体意识和规矩意识,而青年一代的研究生诉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那么如何在党建规则和研究生诉求之间寻求平衡点?以下是本人的简要思考:

      (一)平衡论——党建工作的平衡意味着当下的党建规则要包容吸纳多样化的研究生诉求,同时也   要吸纳各种参与理论思想中的共同点(任何一个有效运转的组织都需要良好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表现为“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党员-党支部-党委”的双向沟通。研究生参与党建工作的方式选择要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随参与的问题或活动性质不同而不同。因此,当党建活动开展之时,我校党务工作者的任务是确定研究生参与的适宜范围,然后采取恰当的形式吸引研究生参与。

      (二)引入两个核心变量:一是任务规则,二是研究生可接受性。“任务规则”是指根据上级党组织    或既有文件的要求,判断要达成任务的效果和目的,从而确定任务所需体现的规则的软硬程度。在不同的党建工作环节,所要达成的效果和目的各不相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发展环境,主要的活动目的是选拔优秀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批判与自我批评等;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环节主要针对研究生党员的政治思想深入教育、作风问题、组织生活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凡是不违反《党员管理手册》中的要求,党员自身的行动自主性很高,只有义务性的规定动作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党组织管理环节,在成熟化的制度基础之上,针对党支部的现实情形需要增加的党建规则可以给予研究生党员参与讨论与展现研究生诉求的机会,而组织活动更是少不了研究生党员的主动参与。综上所述,任务规则的硬性要求越高,研究生参与党建工作的限制就会越大。而“研究生可接受性”则是指涉及了研究生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和配合程度,不管是一般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还是研究生党员,可接受性越高,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度就会越大,效果就会越好,所以研究生参与的范围和程度选择要取决于党建工作对于研究生参与的需求状况。如果任务极具严肃性,不需要考虑研究生的接受性,是作为研究生党员必须负有的义务,那么只要研究生完成任务就可以,如“党费”缴纳问题无需研究生党员参与讨论是否交和交多少,缴纳党费是每个研究生党员的义务。而如果任务是灵活性的,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研究生可以自由选择符合支部特色、研究生自身特色的实践形式,而在具体形式选择上由研究生自由参与讨论、自由选择,活动方案也更易被接受和执行。

  • 考虑五个要素:在考虑是否需要研究生参与到党建工作环节时,高校党务工作者通过对这五个问题或要素的回答,来确定工作环节中是否需要研究生参与,需要哪方面、何种程度的研究生参与。这五个问题,一是组织任务是什么?二是任务的形式强制性或单一性程度?三是研究生参与是否是活动执行的必要步骤?四是谁是相关者?五是在选择组织形式时,相关人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先要明确组织任务的要求是什么,明确任务要求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然后再考虑第二个问题,如果这项任务的形式完全是强制的或者单一的,说明这项党建任务的开展不需要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不是就要考虑适度的研究生参与;再过渡到第三个问题,考虑执行过程中研究生的接受程度,如果仅让研究生参与表达自己意见让组织者获取有效信息,而没有实际的接受和采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容易遭到研究生的非议和反对;如果研究生不参与组织执行就不可能的话,组织者就必须考虑第四个问题,谁是相关者决定哪些研究生需要参与;如果相关人之间在选择组织形式上不存在分歧,活动展开过程中也不存在利益冲突,那么研究生对该项活动的接受程度并不会给活动质量带来太大威胁,组织者应该采取最大限度的研究生参与。

         结合以上对平衡论、两个变量和五个问题的探讨,回归到最原始的问题:研究生的有效参与一方面是为了反映研究生诉求,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其党建规则的平衡。一直以来,我校机关党委和研究生部老师一直在研究生党建工作贯彻“以研究生为本”的原则。但我校研究生不同于其它高校研究生的就在于,党校对我们党性的磨砺和培养,使得我们的政治素质过硬。我们党校的研究生毕业以后一样带着党校的标签,正是这个标签也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党校人,党校人姓党。在党的关怀之下我们有充分表达诉求的平台,党校给了我们充分表达意见、自主反映诉求的空间,我们不能忘了党校的关怀,正如不能忘了我们的姓氏。

        新学年,我们研究生的党建工作秉持一贯“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但同时也不忘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以提升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把研究生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的过程发展为服务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过程,真正做到了“以党校为姓,为研究生需求为名”。

                                                                                                            【  2014级 政府管理 张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