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哲学教研部,作为我校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部门之一,从2004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以来,已经毕业了6届32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哲学教研部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专业硕士点,在读研究生7名。
总体来看,哲学教研部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较好的表现。从毕业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结果看,评优率达到27.8%,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评优率为32.3%,并有两篇学位论文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称号。就我个人而言,培养的5位硕士研究生中,有4位取得优秀成绩。从研究生毕业情况看,共有两位研究生考上博士,分别是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东师大哲学系。其余学生均就业走上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总结这9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主要体会如下:
一、强调注重打好基础与提升科研能力相结合
学生的来源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研究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我们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挑战。
考入我部的研究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在专业上,除少数来自哲学专业外,绝大部分学生来自非哲学专业,既有文科类的思政专业、行政学专业和法学专业,还有理工科的信息工程、设计专业。二是所毕业的本科院校,不少来自非重点院校,存在专业基础较差、自身条件不足的问题,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起点低、难度大。
我们部门的导师立足“掌握坚实的、宽广的基础理论”这一培养目标,加大两方面工作:一是知识训练。通过原著学习,做读书笔记,开设读书小组等方式,拾遗补缺,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哲学基础知识的补课,并着重把握好学生从知识学习的本科阶段向能力培训的研究生阶段的转变,为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二是能力训练。主要侧重于三大能力的训练。第一种是资料收集和综合的能力。做好科研活动,离不开资料的全面掌握。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我们发现,收集资料比较繁琐,但难度不大,难点在于对各种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里,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种是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对课程论文、学位论文的指导而展开。因为写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表面上是写论文,本质上是进行思维训练。对此,我部导师特别注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从选题、前提资料准备、撰写提纲和初稿,一直到论文写作,采取“人盯人”全程管理指导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第三种是创新能力。鉴于研究生对创新存在着“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不正确想法,让研究生把握创新的本质,既是出不同于以往和现在的成果的“超越”,也可以是对前人和他人成果的新梳理,建立创新的信心和自觉。
二、导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链接大学和社会的重要桥梁。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固然有所期望,但学生未来的处境难以预测,他们只能依靠具体环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考博,走学术之路;考公务员,进入行政管理领域;进入高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我们部门的老师,既注重导师的引导作用,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一方面,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阶段目标与长期目标。合理的阶段目标使人永远有动力,长远目标使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考察自己的现实环境,确定切实可行的远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关注科研热点与个人特长的关系,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教学科研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基本学术技能。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比较,主动发现科学问题。鼓励研究生敢于与成功者接触,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和成功经验。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类科研调研,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在整个培养阶段,充分尊重和发展研究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把每一个研究生看做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在选题上充分考虑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基础、个人经历、特长以及个人兴趣;在研究过程中让研究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思维;在论文写作中充分开拓想象力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背景和兴趣。其结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热度,保证了学位论文的高质量。
三、培养学生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研究生的培养,既离不开专业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更要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结合。在我部的研究生培养中,各位导师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中,都要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将它放在首位。
其一,注重科研道德。提倡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坚决反对和杜绝弄虚作假、杜撰抄袭的行为。在整个培养阶段树立导师的榜样作用,强调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要求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遇到挫折时,要认真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如果能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失败将成为前进的动力。要敢于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战胜逆境,重新开始。
其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研究生面临的现实思想问题,引导他们将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生未来都要走向社会,面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状况,导师们对学生强调,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时间不长,但也是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自身专业竞争力的重要阶段,打好基础,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将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导师们经常带学生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与各种课题的研究、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对社会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提升自身竞争力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其三,结合科学研究,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干部教育培训和本科生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师生关系密切,从思想政治到学术研究,从道德情操到治学态度,从处事方法到生活习惯,导师都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导师们在治学上始终坚持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对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撰写给予具体指导,而且,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学术观点综述、论文结构乃至参考文献的规范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高质量。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培养,离不开导师的指导,更离不开研究生管理人员、学校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研究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优质的人才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