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研究生部

培养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管理 > 教学相长

更多  
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发布时间:2015-01-07  点击量: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我们经济学教研部各位导师都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将研究能力分解为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主要是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指导学生和研究生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在指导学生上,重视学生的阅读和毕业论文选题

 

    迄今为止,我带了三个学生,一个学生已经毕业,一个明年毕业,还有一个是今年新带的。对前面两个学生,我都要求他们首先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做读书笔记,并和他们讨论阅读心得,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针对经济增长问题,强调学生注意亚当·斯密基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而重视分工与市场的思想,其经济增长的概念不等于GDP增长,所谓现在大家所谈的“三驾马车”只是GDP的组成,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二是针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亚当·斯密在书中特别强调了只有在“政治修明”的情况下,追求私利的行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才能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三是针对经济学要不要讲道德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市场经济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它本身也是对公平正义的保护和倡导,因为市场经济是权利密集型经济,是反特权的。我还要求学生读另外三本书,一本是诺思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本是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主要是学习如何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分析结合起来,第三本是奥尔森的《权力与繁荣》,主要是重视权力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并加深对市场经济作为权利密集型经济的理解。通过这些阅读,希望学生能够在过去所学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更现实地理解市场经济的问题,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可能会要开阔一些。

 

    毕业论文的写作既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考验,也是他们进一步提升这些能力的重要机会。我第一个学生对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感兴趣,我建议他做一个辨析性论文,因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而且都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都发表在较高规格期刊上。于是我要求他对各种观点以及他们的理论基础、指标选择、数据来源等进行梳理,发现都存在较大差异,然后我再要求他阅读刘易斯的原著,看看刘易斯自己到底是怎么说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对理论认识、指标选择、数据来源等进行辨析,寻找过去研究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最后根据他自己对理论、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的选择,做了一个实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探索和研究,因为不断有发现和心得,他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浓。最后这篇文章在盲评中得了优秀,这当然是对他最好的鼓励。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他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增强,后来他去了咨询公司工作,现在在大智慧软件工作,工作都做得非常好,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甚至是矛盾的素材,他认为写作毕业论文所锻炼的辨析能力对他帮助非常大。我第二个学生对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间关系感兴趣,我也同样告诉他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然后他也选择了从辨析的角度写作,当然,他的任务比我第一个学生的研究任务更难一些,除理论、指标、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计量模型,现在看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接下来我要和他进行更为细致的讨论,争取能够把这篇文章完成好。在和我第一个学生修改毕业论文时,我要求第二个学生参加,一起讨论,现在我也已经让我的第三个学生参加了第二个学生毕业论文的修改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经典阅读和经济学中争议问题的讨论

 

    一直以来我都承担了国民经济学专业《专业英语》的教学,我借鉴我在北大学专业英语时我们老师的做法,主要让学生读经典论文。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所选择的论文主要坚持三条标准:一是学生很少接触但在经济学思想史中是非常重要的经典论文;二是文章不能太长,能够在一个半天或两个半天读完;三是学生对其所讨论的问题还比较感兴趣。经济学虽然是个显学,但其实经济学界对于经济学应该研究什么,什么应该作为经济学的中心理论等都没有实现统一。我希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主流经济学之外的另一个在我看来更富解释力和理解力的经济学世界。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我基本确定了七篇文章。如哈耶克在1945年发表的《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70年发表的《灯塔的教训》,布坎南1964年发表的《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2004年发表的《宪政经济学》,诺思2010年的讨论稿《限制进入的秩序》,奥尔森1996年发表的《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有些国家贫穷》。这些文章都在某种意义上重新阐述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涉及的问题,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文章,在上课时,轮流对文章逐句进行翻译,对一些难翻译的句子,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我分部分总结,在翻译完后,我就自己的理解对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著者思想体系和经济学思想史中的地位进行概括,并联系中国实际谈这篇文章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这些文章提出了很多学生不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些著名的经济学思想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对于专业英语课的考试,我选择让他们做翻译,但翻译不是随便找几篇文章,我希望若干届学生的翻译成果能够集中在某一领域,这样也能形成成果的积累。于是我选择了我所研究的财政社会学领域,这是我自己最能够坚持下来的,对学生来说,也是知识的空白,我在这方面收集了不少文献,今后还要继续在该领域研究。学生翻译的任务很重,有些内容很难懂,特别是年代较早的文章,翻译出来基本都在1万5千字左右,有些甚至达到2万字,遗憾的是由于精力和时间不够,我不能够及时全面校译他们初译的文章,在判定成绩时,主要是看意思是不是翻译出来了,语句是不是基本通顺。利用挂职锻炼的机会,我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把过去学生翻译的十多篇文章全部校译了一遍,自己再补充翻译了几篇文章,自编了一本《财政社会学译文集》,涵盖了近百年来主要的一些文献,达到了三十万字,我将译文集打印装订好发给没有毕业的学生,将电子版发给已经毕业的同学,请他们对照自己原来的译文进一步提出修改意义和建议,今后要争取把这本译文集出版,它对于我们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非常有帮助。现在这两届学生正在翻译一本书,书名是《财政社会学与公共财政理论》,但我要完成校译可能还要比较长的时间。

 

    对我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普遍热衷于建立模型搞计量,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但由于研究能力不足,很多研究实际上只是简单的模仿。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其思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为开阔的视野,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