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研究生部

培养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养管理 > 教学相长

更多  
多管齐下,注重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导向
发布时间:2015-01-01  点击量:

研究生培养关系我校长远发展的大局,关乎我校的学术声誉。我是我校有研究生伊始就开始给他们授课的老师,在授课和团委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想法。下面论及的不能算是经验的总结。因为某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有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努力才能达到。总的来说,研究生的培养要以学术性为其重要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注重思想引导,增强研究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注重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通平台的搭建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坚持学术性。党校的科研对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术地位的奠定和决策咨询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从教学方面上说,随着接受过高等教育学术训练的学员的增多,学术内涵必然会成为他们评价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从学术地位上说,党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要经得起同行的学术评判,要能展开学术对话,惟其如此,党校的学术地位才能得以奠定;从决策咨询上说,党校要能向相关部门提供高水平、有份量的决策咨询报告,没有一定的学术支撑,无异于缘木求鱼。研究生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校进行学术研究、展开学术对话和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环节,正是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更能进行学术思考、激发学术火花和进行学术创造。新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央党校和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依法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国家学位管理体系。”这说明,党校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而必须接受国民教育管理体系的管理,必须接受社会的评估,接受学术圈的检验,而学术性是这些评估和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党校研究生的培养,要聚焦真问题,坚持学术导向,要把学术性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价值尺度。

 

注重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除了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外,最主要是要调动学生自学的意愿,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党校开办学位研究生的历史并不长,社会上有些人对党校还存有偏见,加上有些专业的就业并不如意,因而新进校的研究生必然会产生对学校、专业的认同问题。因而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阐发我校的特色和优势,有些优势是一些高校所无法比拟的,如我们有更多的接触实践的机会,我们的学术研究有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有国际化的师资;同时,也要正视学校的劣势,并告诉他们这些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逐步克服的;对于专业问题,要告诉学生,研究生的培养既是一种学术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操练思维的过程,后者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其他工作必备的素质。通过这两个方面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业上。

 

培养问题意识。思维的操练,学术素养的提高,需要授课老师设计较好的课程安排和实施计划。借鉴在复旦求学时老师的授课经验,我主要对授课过程中的发言做了规范,这分为对学生发言的规范和对老师发言的规范:

 

对学生发言的规范。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参与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要进行各种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发言找到真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将学生的发言分为主发言、参与发言和总结发言。对主发言,每一个主题,安排2-3位同学做20-30分钟的主发言。主发言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看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的主要观点;对这些观点的评论;你自己的看法,或给你自己带来了哪些启示。这四个方面实质是一个形成与阐释学术问题的过程;对参与发言,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根据自己的所看、所思进行多角度的阐发;对总结发言,在讨论完成,老师总结前,安排一位学生对主体发言和参与发言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时间是5分钟,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即席总结与表达能力,也可能通过这样的总结再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对老师发言的规范。发言不能仅是学生的发言,老师应通过发言发挥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各种发言一般占整个课时一半以上。我的发言也分三种:一是导入发言。就是对一个主题,在学生进行主发言前,讲讲这个专题的所包含的学术论题,它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学术讨论;二是,引导发言,就是在学生主发言后,在学生参与发言的环节,教师作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其中,通过发言去引导学生探讨那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阐发;三是总结发言。针对讨论的专题和学生的各种发言,发表自己对这个主题下某些问题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与老师发言的规范,我想尽力营造一种平等研讨、教学相长和思维碰撞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了师生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有几位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程式化的讨论,发表了同我的课程相关联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文章,有的直接就是我这门课的课程论文,如04级的胡德平同学,07级的傅世春同学。其中,傅世春同学的文章今年发表在CSSCI级别的刊物上,平生第一次拿了300多元的稿费,很开心。我自己也在这样的研讨中受益良多,我的一些思想火花,甚至是我学术的努力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或逐步明晰。

 

营造学术氛围。学术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一定学术平台的搭建。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校团委,打造了“学术活动月”这个平台,至今已经开展了5届。校团委把每年11月份定为我校的“学术活动月”,通过学术讲座、学术征文和学术论坛(以前叫学术沙龙)这三个板块,期望在研究生和青年老师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讲座,主要邀请沪上著名的专家学者,主要为研究生讲授一些学术论题,培养大家的学术兴趣,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大学者的风采与魅力;学术征文,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撰写学术论文,经过严格的程序,通过专家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以专家组的名义向校学报和《党政论坛》推荐发表;学术论坛,就是大家就一个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和多专业的碰撞,开始是校内的老师与研究生共同参与,以研究生阐述观点、老师评论的方式进行。近两年,学术论坛的范围逐步扩大,邀请沪上多所重点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副教授、博士以上)和学生组队参与,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学术论坛不仅是党校研究生、老师与外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与对话的舞台,也是展示党校学术实力和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舞台,更是检验我们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舞台。